top of page

<讀書心得系列> 媽寶母奶營養師 看 晴媽咪副食品全攻略


吃食物泥到兩歲?!我該堅持嗎?

媽寶母奶營養師看「晴媽咪副食品全攻略」

其實,這本書真正的問題不在吃食物泥,而是……

這是一本非常容易閱讀的書

內容淺顯易懂 也挺有邏輯的

閱讀起來很順而且也很容易被說服

先歸納幾個重點,讓大家瞭解這本書的大概

中心思想:

四個月開始,副食品應該要吃食物泥,一天可以吃超過15-25種不同食材

吃粥只有飯和水,營養不夠而且容易脹氣

食物泥首重全食物、不調味、避免任何加工品

食物泥營養豐富均衡,寶寶吸收足夠營養

食物泥好吸收可以避免寶寶因為脹氣哭鬧或是消化不良不舒服而挑食

用湯匙快速餵食(五分鐘,一口接一口),避免寶寶分心拒食

全素,蔬菜的蛋白質和鐵質比肉類更多,全心吃多元的蔬菜五穀食物泥絕對足夠

直到小臼齒16顆牙長全之前,應該以食物泥為主食,減少固體食物,偶爾才給牙餅點心

優點:

  1. 提倡真食物、全食物,不給孩子吃加工食品和甜食,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2. 食物泥的營養較一般稀飯多元是真的,畢竟粥裡面的料不會太多,也不建議煮高湯怕重金屬溶出

  3. 利用食物提供豐富營養,不依賴喝奶是開始吃副食品時的正確觀念

  4. 寶寶生病的時候吃食物泥,方便營養好吸收

  5. 提供「餐桌遊戲」的好建議,在餵食時和寶寶玩「動物吼叫」和「食物配對」的遊戲,幫助集中注意力。

缺點:

  1. 營養學上的錯誤頻頻,例如:花椰菜的蛋白質竟然是牛肉的兩倍、黃豆的蛋白質是豬肉的四倍?!?!鐵質的比例也完全不對,既沒說明資料出處,也沒有任何單位標示,以假亂真,誤導民眾,應該要修正。

  2. 建議給2歲以後的幼兒吃堅果當點心(因為蛋白質、營養豐富),但是有考量噎食風險嗎?尤其是一個平常只吃泥的孩子,安全考量不得不慎!

  3. 每種食物的過敏測試1-30天不等,看來過敏測完,等到真的可以一天吃25種食物,可能都要超過一歲了,真的可以營養豐富均衡嗎?

  4. 還是不懂為什麼吃粥會脹氣(是因為都是雙醣嗎?),書裡沒有詳細解釋,只多很多水和飯加在一起,腸胃不好不能消化,不知道這樣的文獻資料怎麼來的?

  5. 我不認為應該要用「狂吃食物泥吃到飽」來控制孩子的生活作息,孩子不便秘脹氣餓肚子也還是會哭鬧阿!

心得:

其實說真的,食物泥沒什麼不好的,他就是一個讓寶寶攝取多元營養的手段而已,就像是老人家牙口不好,要吃的多元營養就可以試試打精力湯喝流質一樣的道理,我想我們不用太認真的看待「食物泥」本身是否不好的問題。

不過話說回來,老人吃流質我們都還會考量「由口進食的pleasure」,所以時不時的給些軟質食物讓老人家練習口腔機能,但是「食物泥派」的晴媽倒是不覺得寶寶有「發展上」的需要,書裡面針對寶寶未來的說話技能,只提醒媽媽們多和寶寶講話就沒問題,並沒有確切的解釋未來銜接固體食物時的轉換期如何應付,這時候孩子應該快要兩歲,有許多「個人主見」,已經吃慣了泥,如何溝通咀嚼吞嚥固體食物可想而知會有一段辛苦的過渡期,因此我想,除了語言發展之外,進食技巧可能也是應該被提出討論的重點。

另外書中把食物泥分成四種類別,包含主食、葉菜、根莖菜和根莖豆類,每種類別又以食材最單純的為一號餐,一路到食材最多元複雜、有5-7種食物的食物泥為七號餐,利用各類別食物的搭配達到營養均衡,的確是很好的作法。只是我這個營養師看來看去,實在看不懂這四個類別的分類的依據。例如:主食類裡面的舉例是:糙米、胚芽米、糙薏仁、十穀米(目前都很正常)、然後是芝麻、米豆、南杏仁(看不出來到底是油脂?蛋白質?還是?);再來根莖豆類更莫名,裡面有馬鈴薯、紅蘿蔔(就都算根莖吧),然後還有玉米、青椒、黑木耳、各種豆仁(皇帝豆、毛豆、青豆等)外加蘋果?!?!請問一下,蘋果來根莖豆類湊什麼熱鬧,而且蘋果還要煮熟,這分類真是讓人黑人問號,完全不知道其他沒有提到的食物應該要怎麼分類才好。

任何事情,過與不及都不好,我想,食物泥的確是一個讓寶寶營養豐富的餵食方式,但是如果因為怕他脹氣半夜哭鬧挑食,就一再延遲、剝奪給孩子練習咀嚼的機會,我認為不是最好的作法。健康的全食物可以經由食物泥提供給孩子,同時不用「掌控菜單來掌控孩子作息」的思維模式出發,給予不同的手指食物讓孩子練習小肌肉的抓握協調和咀嚼吞嚥技能,我相信這樣吃複合式食物的孩子們,一樣會發展出固定的作息模式,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樣貌,父母則提供陪伴、安全、適情勢性的的發展環境,尊重每個孩子的需求和個體差異,就是最最了不起的爸媽了。

bottom of page